首页 > 资讯 > > 正文

故宫博物馆瓷器鉴赏——颜色釉(五)

2023-05-22 20:11:21        来源:   杞棠鉴藏


(资料图)

【邢窑白釉罐】

邢窑 白釉罐,唐,高13厘米,口径7.4厘米,足径6.1厘米。   罐口微撇,短颈,圆腹,腹以下渐收,平底。底无釉。胎、釉洁白细腻。   邢窑是唐代著名的瓷窑,在河北省内丘曾发现其窑址。创烧于初唐,流行于中唐,唐末五代时由于原料匮乏等原因而日渐衰落。唐人对邢窑多有记述, 陆羽 在《茶经》中称其产品如雪似银,李肇在《国史补》一书中称:“内丘 白瓷 瓯,端溪紫石砚,天下贵贱通用之。”说明邢窑白瓷在当时使用的极其广泛。

【青釉花口高足杯】

青釉 花口高足杯,唐,口径8.5厘米,足径4.5厘米,高4.5厘米。   杯为五瓣花口,圈足外撇,器形小巧,釉色青润。造型仿同时期金银质地的高足杯,是晚唐时期 青瓷 器的流行样式,反映了当时青瓷器逐渐替代金银器的发展趋势。此种形制的瓷器至宋、元时期依然流行。

【越窑青釉花瓣口碗】

越窑青釉 花瓣口碗,高3.6厘米,口径14.1厘米,足径6.5厘米。   碗十花瓣口,口以下渐敛,平底,里外满釉,釉色青绿,如“嫩荷涵露”、“古镜破苔”。   越窑是唐、五代及北宋初期著名的瓷窑。唐代中期以后越窑产品的质量逐渐提高,有“类玉”、“类冰”及“千峰翠色”之誉。至晚唐,越窑更加兴盛,其中碗的形式很丰富,有荷叶、 海棠 和葵瓣形,还有仿金银器造型者。此花瓣口碗为越窑具有代表性的佳品。

【越窑青釉四系瓶】

越窑青釉 四系瓶,唐,高35厘米,口径18.9厘米,底径11厘米。   瓶盘口,细颈,溜肩,肩部立有圆形四系,椭圆腹,腹下渐收,平底。釉呈青绿色,里外釉 开片 ,腹下至底部素胎无釉。 青瓷 的烧造技术到唐代已相当成熟,尤以浙江越州一带所产的青釉瓷器更是不同凡响。唐人 陆羽 在《茶经》中评论各地所产瓷器时把越窑评为第一;清乾隆皇帝也以“ 李唐 越器人间无”之诗句加以赞美。越窑瓷器除具有温润如玉的釉质和苍翠可人的青绿釉色外,造型亦丰富多样。装饰方法有 刻花 、 划花 、 印花 和堆贴等多种。初唐时器物以 素面 无纹者居多,晚唐时花纹增多,图案题材广泛,有 花卉 、动物、人物故事和山水流云等。由于初唐时普遍使用垫烧方法,因此在器底部往往有四五处 支钉 痕迹。   此器是初唐时越窑瓷中之精品,器形较大,造型规范端庄,为罕见的佳作。

【越窑海棠式杯】

越窑海棠 式杯,唐,口径13.2-8.2厘米,足径5.8厘米,高6.6厘米。   此杯的口沿和杯身造型屈曲有致,犹如海棠花开,杯足较高,外撇。此种造型来源于萨珊金银器“多曲长杯”,具有浓郁的西域风格。此样式进入中国后,南北方瓷窑都有烧造,成为唐代较为流行的式样。   越窑 青瓷 在唐代代表着南方制瓷业的最高水平。此杯胎质细腻,釉层均匀,反映了当时的烧瓷水平。

图片来源于网络、故宫博物院等;文章内容参考自网络、书籍;若有侵权,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。

标签:

热门话题
精彩推荐
今日推荐
花木